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公共服务“激活”文博业(图文)
发布时间:2005-11-17 12:46 来源: 编辑:hyxd
信息来源: 2005-11-17

21世纪的博物馆应被看作是一个体验生活、历史及文化的地方。一个博物馆如果仅仅成为自豪地显示自己拥有的展示材料的地方,那么它也就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样,一个博物馆即使具有强大的研究潜力,但如果失去了同公众交流的机会,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其教育功能。

国家博物馆:志愿服务创特色

武正伟、彭京海、于江、庞铁、周娅、谢辉……走进国家博物馆的一楼展厅,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面孔迎面而来——这就是志愿明星榜。“中国国家博物馆志愿者”如今在社会上已颇具知名度。据该馆社会教育部负责人黄琛介绍,招聘志愿讲解员始于2002年3月6日,活动开始后,先后有2000余人报名参与,目前已先后有3000余人参加过我们的志愿讲解工作,目前在岗服务的志愿人员近200人。两年多来,志愿讲解员已累计为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超过3万小时,个人服务时间最长的已超过1000小时。这些志愿讲解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多利用业余时间来义务讲解,他们中许多是在校大学生、教师、记者等。

国家博物馆每年要举办数十个不同内容的展览,面对每年近百万的观众,现有的专职讲解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满足观众想听讲解的要求。志愿者在国外也被称为“义工”,“义”这个词不仅有“义务”的含义,说明他们是在为社会尽义务;同时也有“道义”的含义,就是通过志愿者自身的一种准则,对社会的一种准则,自觉自愿献爱心的一种行动。通过招聘志愿者,将这些热爱历史文化的人们团结在了一起,同时又以他们为圆心,向四周辐射,将他们的家人、朋友及关注志愿者行动的人们凝聚在一起,这个圆还会不断地画大……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博物馆能不能真正地开展志愿者工作,是它是否真正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标志之一,更是它是否真正地开放自己的标志之一。国家博物馆在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中引入“义工”形式,其实质就是以志愿人员作为载体,在公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中国美术馆:孩子们的“快乐美术”天地

为适应现代办馆理念,中国美术馆新组建了公共教育部,以进一步强化公共教育职能、扩展公共教育空间,敞开大门降低门槛、利用美术馆拥有的藏品、展览场所和学术资源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育及美术普及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4月9日、10日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免费为孩子及家长提供服务,与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中国儿童中心美术组联合组织“快乐美术”参观临摹活动,组织了600多名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或由家长带领徜徉在美术馆的各个展厅。孩子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绘画作品进行临摹,无论是靳尚谊的油画作品,还是法国艺术家时尚前卫的设计作品,孩子们都有他们独特视角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中发放了有关画展的问卷,孩子们或独立,或在家长的帮助下认真作答。在他们眼中,靳尚谊的油画画得很细很认真,他的肖像画让人感到亲切;而对于前卫艺术家们的作品,孩子们认为漂亮的作品应该是漂亮的“阿姨”创作的,揣测作品创作粗糙凌乱的“叔叔”家里一定很乱;对于看不懂的作品,在他们有限的理解能力中,孩子们则明确表示喜欢这幅作品的颜色,不喜欢那幅作品的造型。美术馆的美育教育功能,就在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实现了。

中国美术馆此次举办的活动,深受孩子们、家长们和老师的欢迎。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美术馆的巨大变化;积极关注未成年人的美育教育,实行免费开放,充分体现了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的公益性。

4月16日和17日,中国美术馆“快乐美术”为主题的面向孩子们的活动,邀请了热心于公共美术教育的专业人士作现场的导览讲解。中国美术馆有关人士表示,这类活动中国美术馆将长期做下去,并不断摸索经验,扩大公共教育领域,增加活动项目,推出更多面向公众的活动。

人才为文博业“导航”

由国家文物局、中央美术学院、法国国家文化遗产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博物馆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近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开班。法国文博专家以卢浮宫为案例,解剖博物馆的公众信息和经营;以法国格拉斯国际香水博物馆为例讲解文化的传播;除此之外,部分专家还就博物馆的收支管理预算、博物馆门票、年票、免票和文化补贴的优惠政策以及博物馆商店、饭馆、场所出租和衍生产品等话题展开讨论。

据了解,从2005-2006年度,国家文物局、中央美院将与法国文化遗产学会和法国驻华大使馆合作,在每年的4月11日至19日、11月7日至16日两季度各举办“中国博物馆高级人才培训班”。今年的培训主题之一是“博物馆的公众政策和经营”。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说,我国的博物馆之所以吸引力不够,是因为我们仅仅把文物作为藏品来研究,而忽视其审美、教育等社会功能。这使得我国的许多博物馆成了专家和少数人的博物馆,而不是大众的博物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没有挖掘出来。

随着公共服务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一个以人为本的博物馆体系愈来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