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竹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与松、梅合称“岁寒三友”,其通过诗词、书画、民俗等形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代表,更是人文精神的象征。
近日,“清风竹韵·廉润初心”廉洁文化主题展在天津自然博物馆开幕,将持续至12月31日。展览分四大单元——竹“卿”·竹海茫茫、竹“境”·竹林深处、竹“居”·竹与我们、竹“思”·以竹为镜,通过自然之竹、人文之竹等百余件展品,展现竹之挺拔高洁,隐喻清廉正直的精神品格。从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的忧民之思,到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洁之志,再现了“竹文化”与“廉文化”的共鸣,古今廉吏事迹等内容引导观众思廉、悟廉。策展人王欢表示,展览将自然之美与廉洁教育有机融合,旨在弘扬新时代廉洁文化。为增强趣味性,展览现场还有竹制茶具展示、管弦乐表演,无论老少都能找到各自的兴趣点。
近年来,天津自然博物馆拓展“博物馆+思政教育”表达方式,让丰富的馆藏资源成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这只是天津廉洁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七一”前后,天津市有多个文化馆、博物馆围绕廉洁文化开展了主题活动,同样受到社会关注。
如何提升廉洁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表达是一个切入点。
6月28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举办“方寸帆布载清风 巧手廉意传万家——廉洁主题工坊”活动,“古代官员怎么证明自己清廉”“包拯的工资条长啥样”……志愿者抛出的问题让现场成为廉洁知识擂台。
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则是另一个切入点。天津市红桥区文化馆举办“翰墨扬正气 丹青颂清风”廉洁文化书画作品展,展示《石灰吟》《拒寿礼》《墨梅》等经典名篇和以松、竹、梅为主题的画作;天津市东丽区文化馆举办“廉政清风·文化铸魂”美术、书法、摄影网络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越来越多,覆盖面不断扩大。
文艺创作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7月1日,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举办“清风正气”天津市廉洁文化原创作品展演,为观众带来曲艺表演唱《夸夸咱的儿媳妇》、歌曲《人民公仆》、京东大鼓《一面镜子》、评剧《袁黄上疏》、快板《清风颂》、快板书《清官谱》等12个廉洁主题节目,均由群文干部或群文爱好者自发创作。该馆文艺创作部副主任司涛介绍,下半年,群艺馆将与各区文化馆携手,依托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社区开展一系列巡演,继续把廉洁文化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送到老百姓身边。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韩磊说,展演将抽象的廉洁理念转化为可感的文化体验,既展现了天津廉洁文化建设的创新成果,也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注入文化动能,让廉洁精神浸润民心。(刘阳)
上一篇: |
下一篇: 天津市第十三届暨河东区第十五届家庭文化艺术节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