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上海
上海
中共一大纪念馆:借助数字技术守护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5-07-14 11: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5-07-14
  乌漆木门、雕花门楣、朱红窗棂的百年石库门小楼前人流如织。
  这里是中共一大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如今还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人们怀着敬仰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汲取直击人心的力量。
  据统计,2024年,中共一大纪念馆接待游客量逾300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为1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69%。
  “越来越多参观者走进纪念馆,感受那段热血沸腾的历史,这其中,青少年是主力军。”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说,这背后,是高涨的党史学习热情,是“博物馆热”的有力证明,更是文化自信的直接体现。
  为拥抱年轻观众,也为了以更生动的方式书写红色文化传播新篇章,近年来,中共一大纪念馆积极实施“科技+”战略,探索红色文化传播和科技融合的机制,在文物保护、展示宣传和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方面坚持科技赋能传承发展,推动数字化建设与纪念馆发展深度融合,让红色文化更加“活”,也更加“火”。
  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展厅中的“开天辟地大事变”沉浸式多幕全息实景多媒体剧场,采用沉浸式场景影像技术模拟旧址外貌和当时的周边环境——红墙拱檐的石库门、高低斑驳的弹格路,加上路过的黄包车和巡捕、警察,参观者仿佛走入1921年的望志路。剧场采用虚拟人物与真实场景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中共一大七天会议从筹备、开始、激烈争论到转移至嘉兴南湖红船的惊险历程。
  在新馆展厅的第五单元,“光荣之城”多媒体数字沙盘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主城区的城市专业制图为基底,搭建大型实景式上海城市微缩模型,同时运用数字化影像、灯光、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手段,全面展现从1921年至1933年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期间,党在上海召开重要会议、领导全国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红色足迹。
  薛峰介绍,沙盘对面展墙展示了“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大事记(1921—1933)”,并在周边设置了辅助触摸屏。参观者可以点击这些交互屏,进一步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几十处重要红色革命旧址的详细信息,增强互动体验感。
  为持续创新红色文化的呈现与传播形式,推动红色旅游发展,2022年,中共一大纪念馆发布“数字一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元宇宙应用场景,并依托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形成以“数字一大”App为主要载体、小程序为线上线下融合接口、“初心之旅”大空间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展及新媒体和元宇宙实验室等多种服务为触达方式的红色文旅服务矩阵,为日常的红色文化传播和教育赋能。
  其中,“数字一大”App打造了“热血年代”“山海同辉”“三会一课”三大主题,用户可在场景中游览中共一大会址、博文女校等建筑,可翻阅《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还可以学习精品党课。
  薛峰表示,“数字一大”的建设不仅助力了中共一大纪念馆服务范围实现突破,创新党建模式、丰富红色文化体验形式,同时也让文物“活”了起来。
  为了给观众带来更新的红色文化参观互动体验,今年“七一”,“数字一大”小程序上线,结合智慧漫游、增强现实扫描、扩展现实观展、数字藏品等,中共一大纪念馆打造了App同款“初心岛”“艺术中的红”专题云展,观众还可以化身Q版“申小伊”穿梭在中共一大会址、周公馆、博文女校三座革命历史建筑之间,扫描十二里门牌等,聆听其背后的故事,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薛峰说,中共一大纪念馆将继续以“成为展现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第一窗口”“人民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为愿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还原更多空间和场景,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博空间,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润泽人心,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闪亮。(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