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基卡依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这是四川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村庄。基卡依村的脱颖而出是甘孜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生动缩影。凭借自然之美、人文之厚、生态之智、产业之进、待客之诚,基卡依村在“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新蓝图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态绝美文化璀璨
从1700米到2500米,在基卡依村错落的海拔梯度上,大自然以奇幻的笔触绘就了一方立体多维的自然画廊,垂直分布的生态宜居宜养带谱让每一个高度都拥有瑰丽的风貌。
当下的基卡依村层林尽染,摄影师和游客追光而至。“快看这个角度,美出天际了!”云端藏寨被染成暖黄色,森林、农田、古碉与天空,搭配成了颇具层次感的斑斓画卷,让成都摄影爱好者陈先生激动不已。
基卡依村拥有包括地文、水域景观等在内的8个主类、25个亚类、73个基本类型的特色文旅资源,是备受游客喜爱的美丽乡村。顶毪衫歌穿越东女国的千载岁月,古老碉楼在墨尔多山的雪光下傲然矗立。从罕额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到古碉群,跨越千年的文明演进让基卡依村成为一座“活态博物馆”,璀璨的民俗文化与绝美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
基卡依村是嘉绒藏族文化核心区、东女国文化遗存地。这里拥有藏族碉楼营造技艺、藏族民间酿酒技艺等众多非遗,属于四川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中,丹巴古碉群、罕额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汉代石棺葬墓群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洪介绍,近年来,甘孜持续加强对丹巴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通过编制总体保护规划、修复罕额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具体行动,为基卡依村的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活化利用构筑了坚实根基。截至目前,基卡依村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丹巴女子成人礼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嘉绒刺绣等州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
文旅融合奏响华章
如何让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焕发时代活力?基卡依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批批富有人文底蕴的民俗节庆被“激活”,一个个特色文旅名片被“擦亮”。
身着盛装的嘉绒少女头戴传统发饰从木门后翩然而出,在袅袅桑烟的伴随下开启了“几萨”成人礼仪式。少女们的舞步和歌声传承着古老的文化血脉,熙熙攘攘的游客则让这份文化传承激荡出时代共鸣。
“成人礼是我们打造的非遗互动新场景之一。”丹巴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杜鹃说,“近年来,我们厚植嘉绒文化根基,更好满足游客对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
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基卡依村以实践作答:深耕特色康养旅游产品,推进基卡依藏寨民宿集群建设,构建康养业态体系;策划“春赏花、夏纳凉、秋选美、冬沐阳”主题活动,打破旺淡季界限,拉动全时段旅游消费。
“白天看雪山、晚上跳锅庄,还有香猪腿、菌汤火锅等农家美食,让人回味无穷。”重庆游客李女士在村里住了多天,藏装旅拍、森林研学、农事采摘等多元体验让她流连忘返。
近年来,丹巴县积极推进文旅资源普查与开发利用,高品质打造丹巴美人谷旅游度假区,陆续推出主题文化游、阳光康养游、生态研学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丹巴梨花节、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等节庆活动。2024年,丹巴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0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12亿元。
乡村振兴图景绘就
“现在村里的游客真不少,有的春季来赏梨花、有的夏季来避暑度假,全年都不间断。”基卡依村雍波林卡民宿负责人泽拉姆算起了发展账,“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每晚入住游客约50人,几乎天天满房。”
生态修复、文物保护、非遗传承、节庆活动共同为基卡依村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地群众走上了文旅致富之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渐成现实。
当前,甘孜州正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丹巴县实施的“老藏房活化计划”成效显著,12座老藏房蝶变为时尚村咖、藏绣工坊、文化展馆与特色民宿,成为承载文旅新消费活力的高品质农房、高颜值院落。
作为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的重要节点,基卡依村在全州统一规划下,建成观景平台、环保厕所、充电桩、多语言旅游标识系统,露营地、无障碍旅游设施等便民服务同步配套。目前,全村已有350个停车位、1200多张民宿床位。
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发展。如今的基卡依村,全村90%以上的村民从事旅游业,2024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万元。“现在我们村的名气越来越响、人气越来越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基卡依村“花椒咖啡”品牌主理人斯郎德吉说。
基卡依村正以文旅深度融合助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向世界展示着雪山藏乡的时代魅力。(白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