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广东
广东
粤台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 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发布时间:2016-10-20 14:45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10-20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台文化交流精神,推动粤台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近日由文化部(以中华文化联谊会名义)、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守望精神家园——第三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在台湾台北市、新竹县成功举办,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此次系列活动是广东省首次赴台举办的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活动规模为“一演一展”,包括“岭南风情——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瑰丽岭南——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团精选具有11个来自广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和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表演项目,并组成粤剧、古琴(岭南派)、英歌(普宁英歌)、木偶戏(广东木偶戏)、瑶歌长鼓舞、客家山歌、杯花舞和瑶歌等项目及传统民族乐器联奏等9个节目的演出,让观众零距离的感受岭南非遗项目的文化魅力,激发了台湾民众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认知和认同。由80块图文并茂精美展板组成的图文展览,精选广东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十大门类的非遗项目进行静态展览,将特色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147个项目完美呈现,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日新月异的社会面貌。同时,来自广东的广绣、珠绣、佛山木版年画、端砚制作技艺、新会葵艺、广东剪纸、莞香制作技艺、瑶族银饰制作技艺等15个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位传承人在台北市松山创意园区、新竹县文化中心展现了精湛的技艺,并与当地民众切磋和交流,共同传递着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与情感。

    为达到最佳演出效果,广东粤剧院三改内容,以一文一武折子戏及大气华丽的开场让台北观众充分领略粤剧的迷人魅力。为让台湾当地民众聆听到两岸熟悉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广州市海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民族器乐联奏的节目伴奏进行了新的编曲、配器及音乐制作。在非遗图文展览的前期设计制作中,为确保图文字体和排版形式符合台湾当地民众的阅读习惯,工作人员在图文合成像素高、网络传输时间长的情况下,耐心细心地调整、核改图文方案,确保图文展览的精彩展现。 

    活动期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位女士,在参观展览中找到了梦寐以求的雕龙端砚,圆了20年来寻觅的梦;“粤绣(广绣)”传承人李彬,为连续数天前来学习刺绣技巧的观众,不厌其烦的详细解释每一道工序与技艺要点;“灰塑”国家级传承人邵成村、“镶嵌(嵌瓷)”省级传承人许少鹏均通过展览与台湾传统建筑领域的名匠进行了交流互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了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增进了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同根、同源的认知和情谊,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有力促进两岸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传统粤剧文戏温文尔雅让观众心静如水,武戏生龙活虎让观众赞不绝口;客家山歌的清脆甜美,让观众回味乡情;壮美阳刚的英歌舞、洒脱奔放的长鼓舞、高亢朴实的瑶族耍歌、幽雅宁静的古琴、活伶活现的木偶戏让观众情入其中,为之陶醉,幸运的观众还在凤鸡送吉祥、剪纸送温暖的互动中,收到传统文化的小礼物,感动并开心。两岸不同的语言亦未阻碍文化的交流互通,观众借助现场字幕,跟随着跌宕起伏的情节或鼓掌或静息。有广东籍的台湾同胞在看了第一场演出后久久不愿离场,热切希望广东要多组织这么好的节目来台湾演出,以慰思乡情怀。演出团队也吸引大批粉丝,有专程从香港来台看传统粤剧的,有从台湾南部地区来看晚会的,场场爆满。特别是在新竹县演艺中心最后一场谢幕时,一位白发苍苍的方姓老人在儿女的搀扶下,上台兴奋地握住普宁英歌传承人陈来发的手,热泪盈眶地说:“我家乡在广东普宁,近七十年没有看到家乡的英歌啦,70年没有见到家乡亲人,今天见到你们特别亲切和高兴”,让现场的观众和演职人员为之动容。(来源:广东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