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重庆
重庆
演艺新业态释放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11-28 09: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周祎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5-11-28

  11月26日,以“智造舞台·共演时代”为主题的2025演艺新业态发展大会在重庆举办。本次大会围绕当前演艺新业态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垂类焦点深入展开,会聚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航者、技术创新者与内容创作者。会议探讨新业态前沿趋势,解锁“演艺+文旅”“演艺+商圈”的跨界增长密码,分析多项落地实践,解读沉浸式演出、互动戏剧的成功范式。

  透析趋势,“沉浸”成市场热点 

  当舞台不再局限于剧场,演出产品的价值也突破空间局限,被多维释放。涵盖环境式演出、互动式演出、实景剧本演出等的沉浸式演艺,为观众打造具备参与性、体验性、真实代入感的演出形式。本届演艺新业态发展大会上,美团研究院研究员朱戈发布了《沉浸式演艺观察报告》。报告依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美团平台及第三方监测,采集2024年沉浸式演艺市场数据并进行分析测算显示,全国沉浸式演艺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多元业态并进、差异化发展的格局。当前,沉浸式演艺总票房规模近20亿元,总观演人数突破1200万。全国沉浸式演艺市场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高度集中化与差异化发展并存的显著特征。市场需求、文化资源、商业活力及文旅政策的差异,共同塑造以长三角、京津冀、川渝、珠三角四大城市群为核心的战略格局。

  围绕沉浸式演艺消费构成,创新型演出产品和丰富的跨境营销不断出现,推出多部爆款音乐剧的上海好好有戏负责人顾秋梦解读了环境式小剧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盘活名人故居资源的天津市北方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鸿斌,以张园为样本剖析沉浸式演艺模式的综合开发,它不仅让津门百年历史“活”起来,更构建起多维沉浸式消费“场”。遗迹之城品牌创始人李镇涛表示:“未来娱乐体验或将更注重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目标是打破传统剧场体验的界限,让演员生活在场景中,让观众真正参与到故事里。”

  演艺新业态的丰富性决定产品运营方式的多层级和多变性,原众文化董事长胡焕阳选取脱口秀、相声等极具代表性的新业态演艺内容,解读演艺营销多元渠道构建和流量化策略。

  科技助力,为新业态提供切实支撑 

  在万物皆可沉浸式的当下,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沉浸方式让用户在场景当中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从“看景”到“入景”,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沉浸式体验已成为当今演出娱乐、文旅、展览、教育等业态门类交叉融合的新模式。随着技术的创新进步,沉浸式体验也在不断进阶升级,其所衍生出的沉浸声更成为当下舞美技术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本届新业态发展大会上,华汇音响顾问公司运营总监胡楠详细解读了《技术创新打造沉浸观演体验》。

  演艺新业态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赋能,一方面让沉浸突破时空局限,多感官介入,重塑艺术边界;另一方面线上拓展,以团体直播发掘演艺机构发展的新机遇便是一条重要路径。

  抖音直播团播业务代表林垚解读团体直播这一演艺机构线上发展新机遇。抖音已启动“优质团播计划”,该计划并非单一的流量扶持,而是一套覆盖内容、技术、生态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其核心聚焦包括精品舞台、内容创新、文化传承以及文旅推广四大扶持方向,配备专属运营团队,提供一对一定向内容建议、流量扶持;对于符合标准的优质团播,每月提供额外的收益奖励,鼓励内容优化升级;研发直播共创、云导播等专业工具,提升优质内容生产效率;组织线上线下培训,推动行业经验交流;发起主题活动,推广标杆案例,扩大优质团播影响力;落实平台管理规范,引导机构和主播正向发展。

  锚定消费,喜剧新业态备受青睐 

  喜剧作为观众群体广泛、演出形式和内容题材极为丰富的演出类型,近年来尤其受到市场欢迎。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剧场热门项目和消费趋势洞察》数据显示,喜剧目前仍居话剧类演出市场票房首位。本届演艺新业态发展大会上,2025重庆首届半岛喜剧消费季正式启动。围绕喜剧新业态,来自开心麻花、单立人、扯馆儿和闹剧场的行业代表展开圆桌对话,从喜剧的内容创作、业态探索、人才培养和受众分析,探讨喜剧新业态的多元创新。

  从小剧场到演艺新空间,再到线上线下融合的演出新模式,新业态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演出”“在哪里演出”“为谁演出”。演艺不再局限于剧场之内,而是走进街区、楼宇、景区、商圈,成为城市文化肌理的一部分。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克智表示:“演艺新业态不仅是演出形式的创新,更是演艺生态的重构。它打破了传统舞台的物理边界,拓展了表演的空间维度与观众的参与深度。”从沉浸式演艺、数字演艺,到演艺与旅游、科技、商业的深度融合,新业态不仅拓展了演艺的物理边界与想象空间,更成为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活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强调,演艺新业态未来的发展要坚持正确导向,守正创新;要强化科技赋能,虚实融合;要深化融合发展,拓展场景。(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