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6月14日,离退休干部局熊远明局长与办公厅秘书二处唐晓刚处长到家中慰问看望文化部原副部长刘德有同志,并邀请刘德有同志畅谈十八大以来变化和向党的十九大建言,刘部长愉快地接受了访谈。
刘德有同志说,作为党的十二大代表,对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感到非常受鼓舞。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世界公认的伟大成就,特别在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分子方面,老百姓拍手称快。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带一路”战略无比英明。在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我党十分重要的一次会议,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刘德有同志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形势下的中外文化交流”两方面谈了自己对当前文化工作的思考和展望。
刘德有同志建议,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要与创新相辅相成,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说,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和根,无论从中国梦的实现动力还是从中国梦的重要目标而言,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是对立的,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传统文化关系着现在与未来。他还说,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刘德有同志建议,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创意,使民族文化的内容国际化,并朝这一方向整合资源,才能开辟更广阔的市场。他结合自己长期从事的中日文化交流经历,生动形象地以日本动漫和中国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为例,说明在新形势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民族文化不能光强调原汁原味,要有创意,是创意拉近了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距离,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他说,前些年曾去伦敦出席中英论坛时,英国的文化艺术界强调“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创意产业”是英国率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世界进入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一个崭新的产业,特别崇尚个人创造力和创新理念,并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它与“文化产业”是两个概念,但“文化产业”应为“创意产业”的核心。日本开始使用“内容产业”的概念,内容包括电影、动画、动漫游戏、音乐、出版等,但它不仅仅指这些产业本身,它还必须包括附加价值,即新点子,否则产品就销售不出去。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刘德有同志还建议,要重视发挥文化外贸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他说,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对外文化工作的经济功能日益凸显,文化外贸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今后,在国际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我们既要善于“引进来”,又要善于“走出去”,文化交流既要包括传统文化,更要包括现代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存在一个分析、鉴别、咀嚼、消化的过程,要有选择、有目的引进,凡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我们要积极引进。刘德有同志说,21世纪的中国文化将面向世界,更加开放,一方面以博大胸怀,广收博采,兼容并蓄,存异致和,学习、借鉴、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反对偏见、歧视、颓废和愚昧迷信以及一切不利于民族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腐朽落后的东西。
上一篇: 老部长“建言十九大”(之二) |
下一篇: 文化部老年大学莲花池社区合唱班召开“畅谈”“建言”主题班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