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画、木雕、鱼拓画、羊毛毡手套等,精致的非遗产品琳琅满目;北安柳派二人转、瑷珲玛虎戏、俄罗斯手风琴,精彩的非遗展演轮番登场……为期4天的中俄非遗市集以精湛技艺和沉浸式体验,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体验。
作为中俄文化大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黑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黑龙江省中俄非遗市集日前在黑河市举办市集。市集聚集了中俄两国55个非遗项目,设置了非遗文创产品展示区、非遗游乐区、数字非遗展区等七大区域,通过展览、展演、展销、体验等方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中俄非遗魅力。
黑河市爱辉区瑷珲葫芦制作技艺展台前,围满了游客。“运用烙画、雕刻、彩绘、针刺、掐丝珐琅及器皿制作等技艺,将山水、民俗、花鸟、人物等巧妙地呈现在葫芦上,每件作品皆独具韵味。”瑷珲葫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俊梅向游客介绍。
黑河市非遗项目鱼拓制作技艺展位上,陈列着《二龙腾飞》《好运连连》《富贵鱼》等各种鱼拓画,因形象逼真、鳞片清晰、浓淡自然、层次鲜明、构图新颖受到游客的青睐。据鱼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伟夫介绍,鱼拓是将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的技法和艺术,包括对活鱼进行清洗、定型、打颜色等。
此外,北安木雕制作技艺、逊克玛瑙雕刻技艺、哈尔滨麦秆剪贴技艺、齐齐哈尔北方柴烧窑技艺、牡丹江万家结绳制作技艺等来自国内其他地区的非遗项目也吸引着众多游客。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非遗项目也向游客展示其独特魅力。
俄罗斯展位前,动物卡通版的手套、帽子、拖鞋等羊毛毡产品,其幽默、夸张的造型吸引了大量游客;木雕、陶瓷及黏土制品因做工精致、俄罗斯特色鲜明受到游客的欢迎;玩偶系列羊毛毡制品及纺织品等,因较强的实用性成为市集一大亮点。
俄罗斯非遗传承人代表团负责人扎伊采娃·娜塔莉娅·亚历山大洛夫娜表示,在中俄非遗市集上充分感受了黑河民众的淳朴和热情,更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非遗市集上,最热闹的地方要数非遗展演区。宽大的舞台上,北安柳派二人转、瑷珲玛虎戏、俄罗斯手风琴表演等12个节目每天循环展演,特别是鄂伦春族口弦琴、鄂伦春族传统民歌及传统舞蹈等具有黑河市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更是让市民、游客大饱眼福。中俄非遗传承人同台交流切磋技艺的场景,成为两国文化深度交融的生动注脚。
“希望通过非遗展演带领观众了解非遗、记住非遗、走进非遗、爱上非遗。”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一级调研员刘晨乐说。
在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品尝满族八大碗、墨尔根驿站马肉干等非遗美食,沉浸式体验桦树皮画、鱼皮画制作。趣味投壶、梦想纸飞机等非遗互动玩法,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踊跃参与。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盛任表示,文化交流既是软实力载体,也是硬实力支点,通过在黑河市举办中俄非遗市集,推动了中俄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增进了中俄两国民众的友谊,促进了文旅消费、扩大了中俄文化影响力。
“中俄非遗市集活动不仅集中展示了中俄两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搭建了起一座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加深了中俄两国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带动了中俄间文化贸易的发展。”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李庆江说。(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