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到访山东曲阜的海内外游客沉浸于尼山圣境的恢宏殿堂,陶醉于蓼河古街的桨声灯影,漫步在鲁源村的曲折乡径,感受儒家意蕴,品味儒家文化。
近年来,曲阜围绕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先后建成孔子研究院、尼山圣境、国际研学营地、蓼河古街、鲁源村等,启动了尼山夜游、蓼河夜游、鲁源奇妙夜等,旅游承载力大大提升,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
场景重构 丰富体验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拥有三孔景区、孔子研究院、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丰富的文旅资源。近年来,曲阜积极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激发县域旅游消费潜力,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
“太奇妙了,身边都是古代人、古代的街,还有很多沉浸式演艺场景,像进入了古代场景,体验感很棒!”来自青岛的游客王志平在尼山鲁源村游玩时感叹。
鲁源村位于尼山脚下,是孔子年幼时生活的地方。如今,当地以“孔子的世界”为主题,将鲁源村打造成集文化体验、研学旅游、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
在鲁源村,儒家文化在可体验、可互动的生动形式中动起来、潮起来,突破了传统景区“观看式”的局限,以“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精心布局,将静态展示的文化转化为动态传承的鲜活体验。特别是那穿越千年、如梦似幻的光影夜游项目,引领游客从“看景”跃升为“入景”,收获全方位的文化沉浸,真正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破圈与出彩。
“没想到在古城曲阜,有这么一处好地方,可以和朋友一起听听歌、逛逛街,真的很惬意。”在蓼河古街,江苏游客杨雯雯沉浸在“非凡民谣”街头演唱会的人群中。蓼河古街是曲阜的重点文旅项目。古街通过花仙子汉服巡游、NPC沉浸式互动、不倒翁表演、“鲁国幻城”剧本游等活动,全方位提升游客游玩体验。
科技赋能 打造看点
夜幕降临,古城曲阜的夜空被现代科技点亮。孔庙万仞宫墙上,《大哉孔子》光影秀再现孔子周游列国景象;在尼山圣境,数百架无人机在空中拼出《论语》名句;蓼河古街,通过水幕秀、3D光影秀、微演艺,推出了行浸式夜游体验……科技赋能的数字场景,成为曲阜新的文旅看点。
“白天看了世界文化遗产,再看夜晚的曲阜,热闹而不喧嚣,兼具文化味与烟火气。科技的力量,让千年文化更鲜活、更打动人心。”河北游客张平赞叹道。
“智能识别”破解古文字密码、“数字工匠”复原历史痕迹、“AI对话”跨越千年问答……在孔子博物馆,从山东菏泽来曲阜研学的中学生们正聚在孔子文化数字融合探索展展厅里,体验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
今年5月,孔子博物馆联合北京邮电大学创意推出了“彣彩中国”文化科技特展和孔子文化数字融合探索展,吸引了众多研学团队。
孔子博物馆数据中心主任林琳介绍,“彣彩中国”文化科技特展以孔子文化为内核,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起一核五章的叙事空间,深入解码中华传统纹样与色彩之美。孔子文化数字融合探索展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为核心,带领观众领略数字技术为孔子文化注入的生命力。
一项项科技创新应用,让文旅活动鲜活而生动,也有效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2024年,游客在曲阜平均停留时间由0.9天延长到1.5天,越来越多的游客将曲阜作为深度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地。
全域全时 重塑生态
近年来,曲阜市加速从“旅游过境地”向“深度目的地”蝶变,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塑县域旅游生态,描绘出全域旅游新图景。
“我来的时候做过攻略,上午参观三孔景区,下午去尼山体验夜游,明天上午去孔子博物馆,晚上去蓼河古街逛逛,如果单单只看三孔那就亏大了。”在孔庙万仞宫墙广场观看明故城开城仪式的山东烟台游客牛先生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像牛先生一样,将曲阜作为过夜游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日游三孔、夜赏尼山、趣玩古街”成为古城新玩法。
“我因为工作原因来过曲阜两次,这次专程带着家人深度体验曲阜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50多岁的青岛游客杨国强慕名来到曲阜石门山景区游玩。
正在忙着安排乡村市集的石门山景区负责人孔维正说:“4月份以来,景区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曲阜市外游客占比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日益增长的客流也为山脚下的餐馆、民宿和露营地带来了人气和商机。
石门山脚下的梨园村,山色如黛,溪水潺潺。青石板路蜿蜒延伸,白墙灰瓦的民宿错落有致,非遗工坊内游客们正参与非遗技艺体验……这座曾因环境脏乱、经济落后而沉寂的小山村,如今通过老旧房屋改造、专业化运营和新业态引入,蝶变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网红村”。
“我们不仅要保留乡土记忆,还要让老房子‘活’起来,成为吸引流量的文化载体。”梨园村项目负责人朱旭说。如今,这些改造后的空间构成了“耕读文化”“手作匠心”“山居雅集”三大体验街区,成为年轻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持续推进景区焕新,创新文旅业态,丰富市场供给,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张令伟 姜会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