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7月21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青海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暨媒体见面会在青海西宁举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耿斌介绍,近年来,青海在推进民俗文化活态传承、增强传统村落内生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耿斌介绍,青海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青海设立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个、省级非遗工坊15个、省级青绣就业工坊40个。青海非遗工坊建设覆盖39个县(区),占全省县(市、区)的86.7%,覆盖青海25个国家及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的22个。2024年度,青海开展线上线下非遗培训131次,6003人次参加培训。
耿斌介绍,青海“四季村晚”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指导各市州结合文艺演出和民族传统节日,整合非遗项目、文创及农副产品等资源,打造反映农牧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振兴新气象的“四季村晚”文化活动。同时,“四季村晚”由侧重文艺演出向特色文化传承、好物美景推介、节庆集市等侧重点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和旅游活动转变,有效促进了“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2024年起,青海对纳入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的活动给予每场2.5万元的补助支持,并由省文化馆选派业务骨干实地指导排练。2024年,青海共开展“四季村晚”活动14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120万人次。
此外,青海热贡艺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耿斌介绍,近年来,热贡艺术之乡——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先后培育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创作基地4个、市级乡村振兴产业车间20个、非遗传习中心110处、非遗宣传展示点11处,打造了省级热贡文化产业园区,园内规模以上画院25家,从事热贡艺术的文化企业达356家。这些画院集创研、培训、制作、销售、展览、收藏和进出口业务于一体,并以“画院+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每年免费提供食宿和学习费用培训唐卡艺人,并提供就业平台。为开拓省外市场,同仁市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设立热贡艺术展销窗口200余处,并在北京798园区授牌成立热贡艺术北京推广中心,扩大热贡艺术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2024年,同仁市文化从业人员达到2.4万人,相比2023年增加了0.86万人,实现文化产业收入4.54亿元。(赵腾泽 高雅)
上一篇: |
下一篇: 探寻山宗水源 研学大美青海 |